- 发布日期:2025-08-06 23:38 点击次数:189
东汉建安十二年冬,新野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。刘备站在城墙上,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,眉头紧锁。他刚刚接到探马急报: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,正杀气腾腾地向新野扑来。
"主公,夏侯惇大军已过宛城,不日将抵新野。"简雍匆匆赶来,声音里透着焦急,"我军不过数千,如何抵挡十万雄师?"
刘备长叹一声:"天欲亡我刘备乎?"他转身望向身旁一位羽扇纶巾的年轻人,"孔明先生,可有良策?"
这位年轻人正是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不久前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。他轻摇羽扇,神色从容:"主公勿忧,亮已有破敌之策。"
"哼!"一声冷哼从台阶下传来,只见张飞豹眼圆睁,满脸不屑,"大哥,咱们兄弟征战半生,何曾靠过这些纸上谈兵的书生?如今大敌当前,不如让我率三千精兵,直取夏侯惇首级!"
关羽也抚须道:"大哥,军国大事,非同儿戏。孔明先生初来乍到,不谙军旅,恐难当此重任。"
刘备面露难色,正要开口,诸葛亮却微微一笑:"关将军、张将军所言极是。亮初来军中,确实寸功未立。不过——"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张飞,"三将军若能在三招之内胜我,亮即刻辞去军师之职,如何?"
城墙上顿时一片哗然。张飞怒极反笑:"好个狂妄书生!来来来,让俺老张教你知道什么叫真本事!"
刘备急忙劝阻:"三弟不可无礼!孔明先生乃..."
话音未落,张飞已大步上前,钵盂大的拳头直取诸葛亮面门。众人惊呼声中,诸葛亮身形微侧,羽扇轻拂,竟借力打力,将张飞这一拳引向空处。张飞收势不及,踉跄两步,险些跌倒。
"第一招。"诸葛亮淡然道。
张飞大怒,回身又是一记横扫千军。诸葛亮不慌不忙,矮身避过,同时羽扇在张飞手腕处轻轻一点。张飞顿觉整条手臂酸麻难当,招式顿时走样。
"第二招。"
张飞脸色涨红如枣,暴喝一声,双拳齐出,势如奔雷。诸葛亮这次却不闪不避,只是将羽扇向前一递,正点在张飞胸前要穴。张飞只觉一股柔和力道传来,自己刚猛无俦的拳劲竟如泥牛入海,消失无踪。
"第三招。"诸葛亮收扇而立,"三将军,承让了。"
城墙上鸦雀无声。张飞呆立原地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关羽丹凤眼中精光闪烁,显然也被这神乎其技的功夫所震撼。
刘备大喜过望:"先生真乃神人也!"
诸葛亮拱手道:"雕虫小技,不足挂齿。如今大敌当前,还请主公召集众将,共商破敌之策。"
当夜,新野县衙内灯火通明。诸葛亮立于沙盘前,羽扇指点江山:"夏侯惇十万大军来势汹汹,我军兵微将寡,不可力敌,只可智取。"
他指着沙盘上一处山谷:"此处名为博望坡,地势险要,两山夹一谷,正是设伏的好地方。"
张飞忍不住插嘴:"那夏侯惇又不是傻子,怎会乖乖钻进你的口袋?"
诸葛亮不以为忤:"正因夏侯惇轻视我军,才会中计。我已命人散布流言,说新野城内人心惶惶,刘备准备弃城而逃。"
关羽皱眉道:"此计虽妙,但夏侯惇乃沙场老将,恐不易上当。"
诸葛亮胸有成竹:"所以需要一位勇将前去诱敌,且战且退,引夏侯惇入彀。"
赵云抱拳道:"末将愿往!"
诸葛亮点头:"子龙将军最是合适。记住,只许败不许胜,退兵时要丢弃旌旗金鼓,做出溃不成军之态。"
他又转向关羽:"云长将军率一千弓弩手埋伏于博望坡左侧山林,多备火箭,听号令齐发。"
关羽略一迟疑,还是拱手应命。
"翼德将军。"诸葛亮看向张飞,"你率一千刀斧手埋伏于右侧,待火起后杀出,截断曹军退路。"
张飞瞪眼道:"为何让我做这藏头露尾的勾当?不如让我正面迎敌!"
诸葛亮沉声道:"此战关系全军存亡,三将军若不愿听令,亮只好请主公另择贤能。"
刘备连忙打圆场:"三弟,军师用兵如神,你且依计行事。"
张飞哼了一声,不再言语。
诸葛亮继续调兵遣将:"刘封、关平率五百人准备干柴火种,预先埋伏于山谷上风处;孙乾、简雍组织百姓准备庆功宴席。"
众将听令而去,唯有张飞出门时一脚踢翻了门边的铜壶,发出"咣当"巨响。诸葛亮恍若未闻,只是凝视着沙盘,手指在博望坡的位置轻轻摩挲。
三日后,探马来报:夏侯惇大军已至博望坡三十里外。诸葛亮立即升帐点兵。
"子龙将军,可以出发了。"诸葛亮递给赵云一个锦囊,"依计行事,若遇变故,可拆此囊。"
赵云领命而去。不多时,远处尘土飞扬,杀声震天。诸葛亮站在城楼上,远远望见赵云的白马银枪在曹军中左冲右突,渐渐不支,开始败退。
"报——赵将军败退,曹军紧追不舍!"
诸葛亮轻摇羽扇:"再探。"
又过了一个时辰,探马飞奔来报:"赵将军已退至博望坡口,丢弃旌旗辎重,曹军大笑追赶,队形已乱!"
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:"传令,点火为号!"
刹那间,博望坡两侧山头火把齐明。早已埋伏好的刘封、关平立即点燃干柴,火借风势,瞬间蔓延整个山谷。曹军正追得兴起,忽见四周火起,顿时大乱。
"放箭!"关羽一声令下,千弩齐发,火箭如雨点般落入曹军阵中。
夏侯惇大惊失色:"中计矣!速退!"
然而为时已晚。张飞率刀斧手从右侧杀出,截断退路。只见他丈八蛇矛舞动如风,所到之处曹军人仰马翻。
"燕人张飞在此!夏侯惇休走!"
夏侯惇仓皇应战,不到三合就被张飞一矛挑落头盔,吓得魂飞魄散,在亲兵拼死保护下才得以逃脱。
此时赵云也回马杀来,与关羽、张飞合兵一处,追杀曹军十余里。十万曹军被烧死、踩死、杀死者不计其数,博望坡前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
日落时分,众将凯旋而归。新野城内百姓箪食壶浆,夹道相迎。张飞一马当先,见到诸葛亮站在城门口,翻身下马,单膝跪地:"军师神机妙算,张飞心服口服!先前多有冒犯,请军师责罚!"
诸葛亮连忙扶起张飞:"三将军快快请起。此战全赖诸位将军奋勇杀敌,亮不过略尽绵力。"
关羽也上前深施一礼:"关某有眼不识泰山,今日方知军师之能。日后但有所命,万死不辞!"
刘备热泪盈眶,握住诸葛亮的手:"得先生相助,实乃备三生有幸!"
当夜庆功宴上,众将轮番向诸葛亮敬酒。酒过三巡,刘备问道:"先生初出茅庐,便立此奇功,不知用兵之道有何秘诀?"
诸葛亮微笑道:"用兵之道,不过'知己知彼'四字。夏侯惇性情急躁,又轻视我军,故而我以弱示之,诱其深入。博望坡地形狭窄,十万大军难以展开,火攻最是有效。"
张飞拍案叫绝:"妙啊!那夏侯惇被烧得焦头烂额,连滚带爬逃命的样子,真是笑煞俺也!"
众人大笑。诸葛亮却正色道:"此战虽胜,但曹操必不甘心。不出三月,必有大军来犯。我等还需早作准备。"
刘备肃然道:"全凭先生调度。"
自此,诸葛亮在军中威望日隆,关羽、张飞等宿将无不心悦诚服。而"卧龙"之名,也开始在天下传扬。
数日后,探马来报:曹操听闻夏侯惇兵败,勃然大怒,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。新野城内再次紧张起来。
县衙内,诸葛亮凝视着沙盘上新野以南的一条河流,羽扇轻点:"此处名曰白河,可再破曹军..."
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